我踏上欧洲大陆,印象是那里的风土人情乃至自然风光,都同中国有不小差别。但其后深入探访了一些饱含当地人文元素的景观,除了为异国情调所倾倒之外,还切身感受到蕴藏于欧陆风情中的中国文化魅力。
中国的石雕狮子,较脍炙人口的当数卢沟桥石狮。我早年到访卢沟桥,卢沟桥上的石狮群像,仿佛把我带进一个神奇的艺术幻境,简直令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五百有余的石狮姿态各异,活灵活现。不是仅仅刻画一头狮子,而是用雕刻技艺将数量众多的狮子创作出来,展现在卢沟桥上的一尊尊石雕狮子无一雷同,形体千差万别,神态变化无穷。卢沟桥石狮,不愧为中国古代巧匠运用鬼斧神工雕琢出的登峰造较之作。意大利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盛赞那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卢沟桥石狮,“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原来西方亦有以狮子为题材的石雕。我在瑞士琉森亲眼目睹的狮子石雕,即是一例。琉森狮雕只是为一头狮子造型,也同样生动异常。尽管其创作动机源于瑞士雇佣军覆灭的悲壮故事,但却给人阔大的想象空间。一把折断的长矛直插雄狮体内,或许是刺破心脏,躺卧的狮子表情较其痛苦、悲伤,双眉紧皱,似有眼泪流下,无任何挣扎的动作。狮子为兽中**,给人一般的印象是昂首四望,狮毛抖擞,狂奔如电,奋爪捕食,威风凛凛,目空一切。然而艺术家刀下的这头狮子,却是一个被征服者,现出一副垂死模样。人狮之间可能曾发生过一场生死搏斗,力大无比的狮子,终究敌不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天安门石狮子,人用利器击中狮子的要害器官,狮子疼痛、咆哮、折腾,甚至扭断长矛,不过毕竟不具备拔出矛头的智能,力气也已消耗殆尽,唯有身负矛伤而濒临生命的最后时刻。
石雕石狮子,是以石材为原材料而雕塑成狮子的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雕塑品。作为汉族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辟邪物品。较早的石狮是东汉高颐墓前的石狮。是汉族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在中国的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园林,陵墓,以及印钮上都会看到它。但是更多的时候,石狮是专门指放在大门左右两侧的一对狮子。其造型并非我们现在所看见的狮子,可能是因为中土人士大多没有见过在非洲草原上的真正的狮子。但也有说法是西域狮与非洲狮不同的缘故。
不知从何时起,狮子就成为了看守门户的吉祥物了。并且逐渐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而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顺。清代,天安门石狮子,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扬州画舫录》(1795年作)中规定:“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
唐时曲阳成为我国北方汉白玉雕像的发源地及雕造中心。至元代,曲阳石雕已享有盛名,涌现出杨琼、王道、王浩等一批**的民间雕刻艺人。元世祖忽必烈兴建大都(北京),召集各地能工巧匠,天安门石狮子,曲阳石雕艺人杨琼因雕技精湛,被任命为总管。据记载,金水桥,就是由杨琼设计监造的。新中国**建筑当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等,凡是用到汉白玉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曲阳石雕艺人留下的绝世技艺。